2020年5月27日星期三

《春秋 五霸迭兴》




  春秋,即周平王东迁开始的一个时代,各路诸侯开始跑马圈地,尽可能地扩张自己的势力版图。而周天子因为在被犬戎攻击后,在众诸侯的协助下,迁都洛阳,更把本来的祖宗基地,被戎狄占领后,不思反攻,而赐给秦国,若是能取回来,就属于秦国了。

  除了周天子的威信扫地外,各诸侯国相互之间互相攻伐,而周天子不能制止。这些诸侯国本来也就是周王朝分封的,有些还是宗亲,如晋国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小儿子唐叔虞,与周成王是兄弟,鲁国则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之后,也是周成王的堂兄弟。另外一些较小的诸侯国,如郑国,卫国,蔡国等也是姬姓,都是周王朝的亲戚。可惜在春秋时,这些诸侯国的君王之间,或与周天子已经是非常疏远的亲戚了。除了这些远房亲戚互相攻击外,同一个诸侯国内的叔伯兄弟也是为了争权夺利,互相杀伐。

  最著名的则是晋国的曲沃代翼,小宗代大宗。晋穆侯的两个儿子,长子公子仇和次子公子成师。可是后来晋穆侯的弟弟殇叔篡位,几年后公子仇回来杀了叔叔,夺回了君位,是为晋文侯。按照分封制,晋文侯这一支是大宗,家族权力的继承者,公子成师是小宗,需要另立门户而且势力应受限。但不知是否史书无明确记载,公子成师的势力没受限,尤其是晋文侯之后,儿子晋昭侯时,把成师封到远离国都的曲沃,虽说晋国的首都是翼,但曲沃才是晋国的第一大城市。这也打开了经过三代人,六十七年的对抗,六次的大规模内战,弑杀了五任君主,曲沃小宗终于在晋武公下成为新一代的晋国君主,自此晋国的世系均是其后代子孙。

  除了宗族之间,大臣的弑君也一样常发生。其中宋国在宋殇公时,有两大公族,一支以孔父嘉为首,另一支以华督为首。华督杀了主战派孔父嘉后,被宋殇公问罪,但华督连殇公也照杀不误。

  书内大部分讲述了晋国的历史,而比较占多篇幅和吸引的则是关于公卿家族掌权,因为晋国的君主是以小宗篡位夺权,所以对其旁支赶尽杀绝,势力凋零,导致了只能依靠公卿辅助。从原本的郤氏,先氏,狐氏,荀氏(后来演变成两支分为智氏,中行氏),栾氏,士氏(后来的范氏),赵氏,魏氏,韩氏(本是曲沃桓叔的庶子韩万之后),到了最后六大公卿为主,这也导致了三家分晋的前奏。

  一般上的春秋历史多数着重于各大诸侯国的事故,不过此书还是多少有提起当时的周王室,可惜此时的周王室已经没落了,每次登场都是失败与羞辱 。除了郑国的将领祝聸射中周桓王的肩膀之外,当周惠王在位时,其叔王子颓和公卿家族苏氏联合起来反叛,可是被周惠王赶走。由于前期的恩怨,卫国和南燕国也搅和进来,助王子颓赶跑了周惠王,并正式称王。后来在郑厉公和虢国的协助下,平定了王子颓之乱,成功复位。堂堂的周天子,不止一次需诸侯的协助方能坐稳王位。

  现代我们所说的姓氏通常是指继承的父姓,常见的有李,陈,黄,张,刘等。可是在先秦时期,姓和氏是不同的。如秦始皇是嬴姓,赵氏,只不过我们现在称他的全名为嬴政。姓,原本指母亲一系的血缘关系,氏,原本指的是父系血缘。而春秋时,可以常看到本来是一家子的,可是却不同姓氏。如前提到的韩氏,楚国的若敖氏,本来是楚若敖的小儿子斗伯比的谥号“若敖”,后来则为族称,在其内部再分为斗/鬬氏和成氏。加上这时期的姓不多,很多诸侯的后代则以封国,封地为姓氏,如郑国,陈国,蔡国,邾国等。

  整本书纯粹是文字,里面没有一张图画,地图,图表,可其好处则是生僻字都有汉语拼音。这就方便了阅读和识字。内容也简单明了,而作者有时也会对其出处的内容表示不认同或怀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