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中的作者是一位出生于中国但定居马来西亚多年的作家姚拓。这本书是他的自传,如他自称的副题,姚拓说自己。知道这位作家应该还是读小学时,因为父母那时常带我去吃据说是姚拓和友人合资开的大人餐厅。印象中,那时的大人餐厅挂着许多水墨画,而且垫在餐桌上的纸也是每次不同的水墨画。
只不过接触到作者的书籍时,已经是出来社会工作了。那时逛书局刚好看到作者厚厚的《雪泥鸿爪》,于是拿起来阅读,并被里面的其中一章,美丽的童年所吸引。本来是想把书买下,可是书本的外观有瑕疵,又是最后一本了,唯有放弃购买。
去年的疫情,多家本地出版社都以抛售的方式以换取流动资金。开始是大将出版社,后来是红蜻蜓出版社。就在偶然之下,在shopee 的红蜻蜓网店发现了这本书,以前看书是没留意哪个出版商的,虽然价格依然不菲,但还是和其他的书一起拼购。
书内的几个章节中,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美丽的童年和少年时光。里面提到了作者的家乡,童年时光,家庭成员,也描写了不少中国农村小孩的生活。在那个物资匮乏,相对落后的时代,作者的家庭虽不是一穷二白的农民,而且家里还是个小地主,但玩具,食物,衣着等并不宽裕。尤其是作者喜爱的字典,至到中学才拥有。在那个新旧碰撞的时代,作者也赶上了好些新事物,如电灯,电影,火车等。在遇到这些新事物时,作者也发生了不少趣事。如看电影,因旧时代的戏班子在农村表演是没有戏票的,而作者第一次去戏院也以为是不必买票而直接进入影院,这当然被售票员拦着并收取票钱了。
出生于清末民初的中国人,无可避免的都会经历几场战争,尤其是日寇侵华。作为当时的热血青年,作者也加入了军队抗日,在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,成为低级军官,并派去云南,缅甸边界抗日。虽然作者在马来西亚文化界享誉盛民,可是在当时只不过是众多军人的一分子,距离我们所知道的抗日名将如李宗仁,孙立人,薛岳,杜聿明,卫立煌,郑洞国,郑庭笈等是不小的距离。十年枪林弹雨中这一章描述了许多作为低级军官的事宜,记录了当时作战情形,为众人提供了一个不同角度的抗日记录。虽然作者曾为军人,可是来到马来西亚后却极少向友人提起,也不喜欢看战争电影,因为他经历了远比电影更为真实,残酷的战争,不想再被勾起那段记忆。
作者在九十年代曾经回乡探亲,也看到了家乡的变化,如水源方面有了自来水供应,大大方便了农耕活动和人们的生活。而在九十年代期间,中国还没完全崛起,有些方面作者觉得人民的生活还不算太丰富。这令我想起李敖回乡探访时的不同。他们都是出生于民国年间,姚拓出生于1922年,李敖1935年,都在年轻时离乡别井,可是他们后来看到的却是不同的中国了。除此之外,作者曾经参战抗日,当时李敖还在上学。回乡时,作者看到家乡的是比他离开时的条件好,但也还有提升空间,但李敖却看到了中国的进步,虽然是大时代,出生在不同的年代,命运的安排也不尽相同啊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