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5月3日星期五
《趣味考古》
此书和之前所阅读的《趣味历史》均是同一系列,也是在学林书局购买。选择购买是因其篇幅较短,深入浅出容易明白又不缺资料。如前文所提,书本出版于2000 年初,纸质,印刷方面和现在中国的新书籍已有很大的差别,不过感觉上却有小时候,90 年代的韵味,见证了近些年来中国的变化与进步的缩影。
考古对于马来西亚来说还是比较少,毕竟马来西亚不是文明古国,遗留下来的古迹比较少。但这在中国则另当别论,除了地面上看得到的古迹,有时建高楼,修路,农耕等,挖地时会有意外的发现。随着人民对历史遗迹的注重和保护意识,加上法律上的执行,当发现遗迹时,民众就会报告给有关当局以进行保护文物,考古发掘。
书中的目录共分为四大主题,1)趣探事源,2)趣谈考古,3)趣觅古迹,4)趣话文物。作者本身是一名大学历史教授,自己应邀出版社写书之外,还在征得学生们的同意下,把他们的论文也收入在书内,并在文末标明了作者的姓名。这也让学生们的论文得到更多人阅读,参与出版书籍,而且也能增加自豪感,或为自己毕业后有更多的选择。
许多人都知道一些东西是以前还未出现或发明,如智能手机是在2000 年后才出现,直到2007 年Iphone 或称Iphone 2G 才开始普及化。这好比中国的古人直到唐朝才出现高脚的椅子,垂腿而坐。在中国古代,人 们是席地而坐,室内的地面上要铺一层用竹蔑或芦苇编制的粗席,叫做“筵”。在筵的上面再放置一些用莞,蒲等编制的细席,人就坐在这些细席上,所以也叫做席地而坐。席可以只铺一层,也可以铺几层,叫做“重席”。坐姿可不是现在的从佛教打坐学来的盘腿而坐,而是两膝着地,脚背朝下,臀部落在脚后跟上。如果将臀部抬起,上身挺直,这是表示对对方的尊重,叫做“跽”,也叫长跪。因在考古发掘中,出土过的战国时期的木床,床在古代不仅是卧具,而且是坐具。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,北方的游牧民族大举南下,把他们的坐具,胡床带到了中原。胡床并不是床,而是类似于折叠椅那样的坐具。唐代以后,随着生活习惯从席地而坐变为垂腿而坐,原先的矮型家具逐渐加高,床榻的脚也加高,枰的腿也加高成为椅子。枰后面的靠屏和曲几相结合,演变成为椅子的靠背和圈手,所以椅子有靠背和圈椅之分。椅子因为有背可倚,所以叫做“椅”,而无背可倚的坐具就叫做墩或凳。
除了以上关于坐的讲解,书内也涵盖了衣食住行。就拿食物来说,中国古代的蔬菜品种比较少,在《诗经》里荇,苕,荼等等,都是野菜,而这些野菜基本上现代人已经不吃了。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频繁的贸易,西域和西方的许多蔬菜被引进中国。如唐代,引进了黄瓜,菠菜等等。这也让我们知道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与古人的差别,而又在什么时候逐渐出现了某些东西,而且是经过多年的演变,靠各代人的智慧而成,这可以弥补我们在看古装剧时发现错误,促进提升制作水平。
订阅:
博文评论 (Atom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