某日,父亲的胃不舒服,于是嘱咐我去Giant买罐奶粉以纾解胃不适。货比两家后,价格没差便买下准备回家。
刚巧遇到旧同事,颜先生,我们都称他为阿Gan,年龄约五十岁左右。话说我离开旧公司也有一年多了,虽然曾经回去探望和参于他们的活动,可是毕竟不如之前那般常见面聊天。
嘘寒问暖,天南地北地聊起来,了解近况是免不了的,话题可以从各自的近况,公司的人事变动,家人,放工后的休闲,旧同事之间的联络等。其中聊得最多的应该是他的长子,即将毕业,出来社会工作。我相信他以此子为傲,因为终于完成了电子工程的课程,成绩不错,加上又找到了一间日资公司上班,学以致用,起步算不错了。
由于是凑巧遇上,所以只站在商场内的一角谈天,不是所谓的坐下来,喝茶聊天。大概谈了约四十五分钟左右,阿Gan的妻子来电,于是我们就匆匆结束了这段偶遇。
本来这些聊天内容是再普通不过了,可是却令我有所感概。其实在旧公司里,阿Gan不算是我最要好的同事,当然也不是合不来,只是有的人比他更和我熟络些。这就令我想起了目前公司的同事,简直是话不投机,半句嫌多。而我相信和阿Gan的这不到一小时的谈话,甚至可以比我现在和多数同事在五天的工作日多很多。就算是放在以前,一起工作,所谈的公事也比现在的同事只多不少。
这种感觉就令我深思环境的不一样,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可以如此大的差距。有些公司,得确只有工作,在这里可能赚钱比收获一份友情还容易。人与人之间除了同事,上司下属,老板员工就没别的了,感情一般。
根据Mar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,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,由低到高,
生理的需要(Physiological needs)
安全需要(Safety needs)
社交需要(Belongingness anf love needs)
尊重需要(Esteem needs)
自我实现需要(Self-actualization)
今天就不多谈关于此理论,只想说,一般员工是不容易达到最高的两个级别,另外底下的三个则较为容易达成。可是对我来说,目前的工作只是工作,同事也是熟悉的陌生人。试想这样的环境,多数员工士气如何,气氛如何,效率如何?员工有归属感吗?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